节日探亲访友、拜会师长,看望老领导,送一点礼品以示敬意,本无可厚非。中国是礼仪之邦,正常礼尚往来值得提倡。但是一旦过度,就会走向反面。
中国节日多,迎来送往名目也多,端午节、中秋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春节,再加上国外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的涌入,花样翻新,为迎来送往带来了许多由头,更给投机钻营者创造了机会,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从“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到“什么节日都收礼,小钱才是‘名表门’”有收就有送,礼品逐步升级——不但送贵重礼品,还要送钱、送车、送房,从个人掏腰包请吃家庭餐,到公款消费吃请豪门宴,个别领导干部也特别享受这样的迎来送往“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考虑”“迎来送往不可少,接待也是生产力”的说法颇有市场,一些靠拉拉扯扯,在迎来送往中搞关系的人,颇得受益和升迁。相反,那些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实干的人却被冷置一边,无人问津。庸俗的陋习似乎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误导,认为关系是送出来的,人脉是走出来的,感情是吃出来的,能力是喝出来的,认定礼品厚薄与印象好坏成正比、人脉多少与发展前景有关系。愈演愈烈的迎来送往风,不但耗费了时间,浪费了钱财,更影响了工作,败坏了党风政风。
中央及时出台“八条规定”和“六条禁令”对庸俗的迎来送往风接连断喝,力倡“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社会新风,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力量。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要刹住变了味的迎来送往风,就要先从节日开始,党员干部要带头不收礼、送礼,不公款请吃、吃请,不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做到严格自律,清廉过节。相关部门要带头不借节日、年关岁尾搞检查、评比、考核,切断迎来送往、高规格接待的源头。要从制度上保障考核看实绩、评比凭德能、提拔重民意,让干部身上多一些“泥土味”少一点“烟酒气”真正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让干事儿的人受尊重,得提拔、被重用,让投机取巧者没有市场和出路。
(写于2013年2月4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