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安排很快便展开了。“孙总,我是国立重型机械厂的孔亮,这次负责协助孙总完成这次的国家采购。”孔亮尽量用着严肃的表情说话。不过孔亮并不是个合格的商人,虽然已经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可他还是不能很好隐藏自己的表情。
脸上的兴奋劲,完全把他出卖了。利润,利润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没有人会不在乎这两个字了。
“好的,感谢孔厂长的合作。”看到孔厂长那种见钱眼开的嘴脸,孙红一想到这笔利润本来是应该由她来赚取的,现在却不得不分给其他人,又怎么会没有一点脾气。
面对孙红的不乐意,孔厂长可以理解,当年他也是这样。有着相同的经历,他当然不会为此生气。不仅不会生气,反而还带着一种体谅。“既然孙总同意了,那么我便开始工作了。”
时间是很紧张,但是现在“开始工作”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很快就知道了。当重型机械厂的车队进入了红箭公司之后,孙红发现事情和她所想像的不同。“孔厂长,你这是在做什么?”
“做什么?当然是把生产机床运来了啊。不运来机床,怎么生产。”孙厂长收敛了笑容,努力认真的说道“这次采购案,是秘密的。如果两地运输,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保密了。对不对,孙总。”
说是这样说,但是在来之前,孔厂长已经做好了一切的打算。不把这物体支撑点坚固技术学到手,是不会放弃的。只想一想那一天,孔厂长便很不服气。
当时的对话是这样的。“首长,这一次我们一定要学到这种技术。”
“你确定?要知道这可是连美国人都无法掌握的技术。”蒋部长说的是漫不经心,似乎和平时一样。
“哼!那是他们没有找到方法,过于关注于分子结构了。首长,科学理论和实际运用技术不仅会有偏差,甚至会有完全相反的可能。只要知道了他们的工业生产方法,相信我们也是可以生产出来的。”孔厂长很有自信。
也难怪他有自信。科学界有一个最有名的案例,这个案例时至今日,已经很少人知道了。可是孙厂长可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当然知道这个世界上非常有名的案例。
上世纪40年代末,随着二战结束,前苏联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国家建设时期。
由于西欧国家的技术垄断,苏联玻璃行业的产品质量一直上不去,主要原因之一是玻璃制品内总有大量气泡无法消除。行业多次组织专家攻关未果。
苏联外交部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法国一著名玻璃企业,重金购买高品质玻璃技术。
其间,法国企业密派工程师多次前往苏联考察,先后花去二年时间,待苏联付出800万美金之后,法国人很快交给苏联人一份长达万页的报告。
该报告的中心意思是,苏联的设备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工艺。
其消除气泡的核心工艺就是两个字:搅拌!
不要嘲笑苏联人的愚笨,这就是科学。只要有一点儿想不到,便永远都不可能得到想到的结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