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衍生型号的调研报告等等信息,分成若干条目,非常清晰、直观的展现在眼前。
原来“大地骑士”的研发目的,是为了应对查尔斯联邦的“艾俄罗斯”动力装甲。一直以来,在陆战方面,尤其是机械化步兵对决的战场上,蒙亚帝国一直处于劣势地位。这与双方动力装甲的性能与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如果按照人类社会对银河系星图的划分规则,由大到小,分为星域,大星区,及一般星区。
若是单纯按照恒星系统的多寡来做为标准,一个星域,其中所属恒星系统数量,以万为单位,少则2-3万,多着数十万。星域之下为大星区,简称“大区”,哪怕是最小的星域,亦会划分出几个大的星区。一般而言,大星区的恒星数量,从1000-10000不等。而一般星区,则属于各大帝国自行设定的疆土划分模式,相当于古地球时代的行省,或是自治州,恒星系统的数目少则1个,多则10几,近百个。
用形象一点的比喻来讲,星域,相当于地球,大星区,便是星球上的大洲,而普通星区,则是各个国家对国境内各行政区域的称谓。
以“艾俄罗斯”动力装甲的机动性能,即便在蒙亚帝国、苏鲁帝国、查尔斯联邦,图兰克斯联合王国等所属的希伦贝尔大区中,亦称得上出类拔萃,名列前茅。
相较而言,蒙亚帝国的“金枪鱼罐头”除却有着高人一筹的防御性能外,在灵动、敏捷方面,差距甚远。在与查尔斯联邦的多次短兵相接中,受累于动力装甲机动性不足的缺陷,帝国陆战队经常在查尔斯联邦的士兵手中吃亏。
为了解决单兵作战方面这一战略性缺陷,帝国各大科研院所展开了无数次激烈的探讨。考虑到如果单纯从灵动性上出发,整个动力装甲的结构、配件、操作系统等等都要重新调校,更新,其升级难度,不亚于重新设计一款动力装甲。刷新科技树、对配件性能做评估试验、确定新的工艺流程、试验型号临场检验评估、性能优化等等等等,这一系列程序下来,想要将其投入实战,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夫,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帝国与查尔斯联邦的战势如火如荼,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等待,无奈之下,经过又一轮的研讨,科研部门给出了另一套解决方案。既然“守护骑士”的灵动性已经不足了,再怎么调整也很难达到与“艾俄罗斯”相媲美的地步,倒不如一条夜路走到黑,在优势的防御性能上做文章。
查尔斯联邦的一贯做法,不是依托优势地形,进行分割包围,运动战吗?那帝国方面,索性就将龟缩防御进行到底,靠着更加强大的防御力,以静制动,以逸待劳。
于是乎,“大地骑士”计划出炉了,从各方面数据来看,这种新型号的动力装甲,可称得上是“守护骑士”的升级版本,在对装甲重量、外骨骼、通讯系统等模块进行微调的同时,进一步加厚外装甲,提升防御性能。
当然,除去这些,还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动,那便是在动力装甲背后开辟出一个储纳装置,用以存放“乌利克米之盾。”
“乌利克米之盾”是一种可折叠式战术盾牌,由它的研发者梅尔森·德罗博士命名。制作这种盾牌的主体材料乃是以轻便、坚固、廉价著称的碳钢合金。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盾牌主体前方的一层“零素”涂层。
因为人类对“零号源素”的开发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资源转化率较低,在精炼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蕴含零素的晶体残渣。“乌利克米之盾”盾面的“零素”涂层,便是这些晶体残渣结合一些高分子工业材料,所制成的一层保护膜。
涂层与碳钢合金相结合,使得盾牌防御性能大增,耐热、耐腐蚀,对高温、高爆、动能冲击,乃至核子辐射都有很强的抵受力。
这种携带方便,防御性能出色,却又造价低廉的战术盾牌,为帝国士兵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战斗体系。通过将多面“乌利克米之盾”固定在地面,后方士兵会获得类似于地堡防御的效果。从而以不动如山,淡然面对查尔斯联邦士兵的迅疾如风。
从试验型号上得出的数据资料看,装备了这种“乌利克米之盾”的“大地骑士”其防御力得到极大提升,可硬抗12.7mm的大口径机枪扫射,除非运用大口径狙击,或是重型机炮,不然,实难对其造成毁灭性打击。
<div class="adread"><script>show_read();</script></div>
<div align="center"><script src="/Ads/txtend.js"></script></div>
</div>
手机用户请浏览
http://m.bqg8.cc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书架与电脑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