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2章大唐海军设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仲肥给苏定方讲解平底船与尖底船户间的利弊后突然必种顿悟的感觉。

    中国作为古老而智慧的国度。创造出了无数的辉煌,但只有海军一直是国人心中的隐痛。尤其是在风帆时代,在东方这片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土地上中国不论是强盛还是衰弱。占地球面积百分之七十多的海洋上始终都没有中国海军的身影,唯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洋也只是坚持了七次后就销声匿迹。

    麦仲肥以前仁直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国人恋土惧海,频繁海禁造成的。现在看来这也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中国的造船技术走进了死胡同。之所以实行禁海就是因为中国制造的平底木帆船根本无法行驶进远海而不得已采用的自我保护措施。

    作为最早掌握造船技术的国家之一,中国一直延续着这种方头平底船模式。这种虽然耗费材料但制作工艺相应要简单一些的方头平底船在内河、内海上航行固然足够用,(在铁甲船没有出现之前),但这种平底船的远洋能力实在不敢恭维,也许祖先们并不是没有尝试过远洋。只是居高不下的海难最终冷却了祖先们探求海洋的雄心壮志。逐渐对大海产生了恐惧心理。

    为了解决平底船吃水浅,难以抗击大风浪这个难题,夫明的永乐皇帝与中国这个浃殃大国唯一一个能称得上是航海家的三宝太监郑和不的不加大加长平底船的船身。用增加体积和重量的方法来增强船只的抗风浪能力,这才出现了当时世界上船体最大的“郑和宝船”这个特殊的另类。

    制造一只“郑和宝船”的材料与人工完全可以制造出两艘甚至还要多的同样长度的尖底船,这个另类的高昂造价与工艺可能也是中国最终放弃海洋探索,没能继续称霸海洋的原因。

    麦仲肥突然不再说话眼睛眺望着远处蔚蓝的海洋一副沉思的样子,让正听的津津有味的李恪与苏定方不觉一愣。

    知道麦仲肥习惯的李恪低声问道“仲肥,想到了什么?”

    麦仲肥依然眺望着大海,缓魁气说道“我在想大海的尽头会有什么。”大海的尽头有什么对麦仲肥这个穿越客来说当然知道。他是想用这个命题来挑动李恪与苏定方对探求海洋的兴趣。

    这个命题果然引起了这二位的兴趣。李恪笑着说“山海经里有记载:日,升于海,而落于山。海洋的尽头乃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有着大片的扶桑林,三足金乌就住在那里。苏定方也说道“海的尽头应该也就是天尽头了吧?没准会掉下去。”

    苏定方的话把麦仲肥说的一愣,之后才反应过来,这时候的人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一直认为天圆地方,走到尽头自然会掉下去。

    麦仲肥一笑,掏出望远镜继续观察起海平面水天相连的地方。不久一艘归航的巡逻战船出现在视野里。麦仲肥对两人道“一艘船从远处回来,你们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李恪不明所以地说“当然是船啊!”苏定方回忆了一下后答道“是桅杆。之后才能看到船体。”

    “嗯?是这样吗?”李恪不觉也掏出望远镜看向水天相连的远处。

    “定方说的很对,是先看到桅杆。”麦仲肥收起望远镜后接着问道

    “为什么会是桅杆呢?”

    苏定方笑起来回答“桅杆高啊!”心里暗道博学的麦阁老怎么会连这个都不明白?

    “桅杆再高也是在船上,既然能看到桅杆也应该能看到船,你说对吗?可为什么只能看到桅杆却看不到船呢?”

    “也许”也许船被海挡住了?”苏定方不肯定地说道。

    “船是漂浮在海上,怎么可能被海挡住?”

    “这个”苏定方答不出来了。

    李恪也被两人的问答吸引。李恪不愧管理雷部这么多年,接触的知识面也要比苏定方宽阔,认真思考了一会后答道“也许海面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平整,也许,也许,海面是个球面?这不太可能,没见过水面会是鼓起的。”已经很接近真相的李恪又自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也许我们脚下是个很大的圆球呢?”麦仲肥一脸微笑地反问道。

    “这倒是能够解释为什么先看见桅杆了,不过我们站在个球上面?这也太耸人听闻了吧?”李恪摇着头说道。

    苏定方也一脸不可置信地摇头。

    “谁知道呢?也许真是个球也说不定,所以我才想去海尽头看看。”麦仲肥没在继续说下去“走吧!我们还是先去看看火炮舰载的情况吧。”

    “哦,好!”苏定方从自己站在球上面的设想里清醒过来,答应一声带头策马跑向码头。

    沿途的水军官兵看到自己的大总管带着一行人策马奔向码头,只是好奇地看了几眼后,又继续自己手里的工作。

    在苏定方的引领下,一行人很快来到一处单独停放着三艘战船的码头,有水兵把跳板搭好,麦仲肥搀扶着有些恐楼的李恪上了战船。

    这三艘船存所有战船里只能算是中等大船船尾为半甲板结构。船帮高有两尺,皆是一巴掌厚的木板用摔卯竹钉拼装而成,上面为了防水涂着厚厚的桐油,每边有二十几个开凿好的桨座。

    中间是低矮的木质船舱,船正中间一根半尺直径的桅杆自船底穿过船舱耸立起来,多层厚麻布缝制的船帆与捞杆一同落在船舱上。

    船舱靠船位置上有一个仅能容纳一人的膘望台,与一架安置在船舱顶部的木梯连接。前甲板上赫然安置着一门子母膛火炮,支撑火炮的小车的两个轮子已经被卸掉,取而代之的是人字形支撑架把火炮与甲板固定在一起。

    “这是改装后的炮舰,包括船舱与膘望台都是后加上去的,船舱是为了保护弹药不至于被海浪打湿。以前没有船舱的时候这船可以装载一百五十名左右的水兵,如今只能装载不到七十名。”苏定方给两人介绍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