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5章征战朝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丑十八年七月将作大匠阎古德奉命前往白米兰乡的洪“二西南昌、饶州江西波阳和江州江西九江等地,建造运输船只,征集军粮。

    幽州作为大军的前进基地大批人马很快便源源不断地从各地开往幽州集中。此外,幽州当地还设立了现场招募点,诚招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军。结果是大量的工匠携带自制的攻城器材主动前来投效,报名的人数比计划招募的数量要多出近十倍,这其中就有后来非常出名的薛仁贵。

    既然是御驾亲征,就得先安排好留守监国的人选。太子李治应该是当仁不让。然而太宗皇帝太知道李治的根底了。颇有些放心不下,他略带担忧地询问百官们:“太子为人处事,宫外之人是否明了?”

    长孙无忌很无奈,只好接茬道“太子虽不出宫门,但高尚的品德早已传遍天下,天下百姓无不对此感到钦佩和尊敬。”

    太宗皇帝看着拍马屁拍的有些过了的长孙无忌皱着眉叹道:“联当年像太子这么大的时候,十分顽劣,而治儿却从小宽厚。俗话说:儿子性格像狼,还要担心他会逐渐变成只羊。更何况是一直忠厚老实的治儿。真希望他将来成*人之后,能够有所改变啊!”长孙无忌眼泪都快掉下来:咱不带这样耍赖皮的,已经立了李治当太子了,您老就别再动别的心思了0“陛下英明神武,是平乱克祸的天才之选;而太子仁爱宽大,正是具有维护国家安宁所需的美好品格。陛下与太子虽然个性不同,却都具备管理国家不同时期所需的才能和品德。此乃上天为我大唐降下的两位明主,也是百姓之福。陛下又何故担忧呢?”没办法,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大,您和您儿子都是人才、是明君!咱就先别担心这个了。

    十月,太宗皇帝和太子李治一起离开长安,行程安排是长安洛阳定州。最后李治留守定州监督物资调运,太宗皇帝则前往前线。司空房玄龄和右卫大将军兼工部尚书李大亮受命留守京城,分别担任正副留守。

    前往洛阳的途中,太宗皇帝接到紧急报告一份,同车随行的还有人证一名。报告是由正留守房玄龄所提交,来人则声称“有机密事”要面呈皇占

    太宗皇帝何等精明的人,一听是老房为这人写的奏章,再加上对老房的了解。立刻判断出有人在找房玄龄麻烦,而老房同志怕自己对他有误解,就把州长和证人一起送来了。于是他立即命令刽子手陪自己一起召见来人。

    一见到来人,太宗皇帝劈头就问:“所告何人?”

    “卓皇上。小人告的乃是房玄龄!”

    “嘿嘿!果然不出联的所料!左右,把这厮拉出去,处以腰斩!”

    怎么这样?我还什么也没说呢。告密者完全懵了,被几个彪形大汉强行拖了出去。凄惨的呼声传出老远。

    此时,身处京城之内的房玄龄,心里也不平静,他太知道自己的老大的脾气了,这回自己肯定要挨批!果然太宗皇帝的行文很快就到了。斥责房玄龄太不自信,没事净添乱。诏书最后明确授权:再有类似的事情,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不必汇报!老房同志热泪盈眶,这该是多么大的信任啊!

    同年十二月,京城副留守李大亮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五十九岁。他临终前留下的最后一份奏章中恳求道,希望太宗皇帝能够停止这场战争,撤回军队。

    虽然对李大亮“最后一奏”的内容并不十分认可,但太宗皇帝还是被他这种死且不敢忘忧国的信念所打动。感动之余,他顺便问起了李大亮死后的家庭情况。

    这一问就更感动了:李大亮多年位居高官,死后却只留下了五料米和三十匹布。还有就是他收养的十五位孤儿!

    大亮啊!虽然你希望联能够停止讨伐,返回长安。但须知此次作战不比往常,只待成功,便可将辽东重新收回中华版图。到时,想必你的在天之灵也可以宽慰。

    麦仲肥和王玄策押运物资到来时,比萧嗣业他们晚到了五天,大军已经从幽州开拔。只能随太宗皇帝的御营兵马押后缓行。

    太宗皇帝早就注意到麦仲肥押运来的大包小包的物资,心里暗想:这小子搬家么?带来这么多物资。

    在大战前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中,各方将领齐聚一堂,太宗皇帝在发表了一通鼓舞士气的演讲后。着重提到,海军先锋军将由右骁卫将军平壤道行军总管程名振统带,主要任务是海上威胁平壤,适时选择范围登陆作战。目的就是炫耀武力,在高句丽国内造成恐慌,顺带从胶东半岛运送兵员和粮草。唐的海军基本是隋朝班底,海军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所以不是这次攻击的主力还是陆军。大唐的陆军由李勋和李道宗分别指挥,采用两路并进的钳形攻势推进。

    麦仲肥却对这个程名振起了兴趣。他可是知道海军在一个,有着漫长海岸线的国家的重要性。他听到太宗皇帝点名让这个程名振总督水军。说明这个程名振有两把刷子。决定会议结束后对这位海军统帅刻意结交一下。

    他却不知道这个程足大大有名的人物。早年在寰建德麾下。后投李渊。二三北。有一次他带兵袭击郜县今临漳俘获男女一千多人,当他看到妇女中有给婴儿哺乳的,便下令放她们回去,因此郜城人都非常感谢他的恩德。

    太宗皇帝议征辽东,召集群臣商定作战方略,程名振意见与太宗不合,他拒理力争,气的太宗脸色都变了,太宗皇帝毕竟是英明君主,仔细想想程名振言之有理,便缓和下来,说道:“别人见到我生气时,都吓得脸变色,连房玄龄都不例外。而你一个小小的铭州刺史却一点也不肯让步,还据理力争,真是个奇才呀!”之后命他任右骁卫将军,平壤道行军总管,总督水军。在征高丽之战中,常常出奇制胜。以少胜多,威震辽东,一时被誉为唐朝名将,后又升任营州今辽宁省朝阳都督兼东夷都护。死后,赠右卫大将军,值号为“烈”

    可惜会议结束后,麦仲肥并没有时间去接触程名振。他被太宗皇帝单独留下来。

    “仲肥,和联出去走走!”等各路将领都离去后,太宗皇帝对方仲肥说。

    “是,陛下

    麦仲肥陪着太宗皇帝出营帐后,两人上马,踏着夕阳缓缓地向一处高岗行去。三十个千牛内卫,离着两人五丈开外,成半圆型护卫着。

    到达高岗后,太宗皇帝看着远处的夕阳久久不语。许久后才说“你义父尉迟恭在联出征前,曾上书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在定州,东西二京,府库所在,虽有镇守,终是空虚。辽东路遥,恐有玄感隋朝杨玄感政变之变。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联知道他说的是实情,却不能接受,九州只此一隅,平定后,联也就了却了最后一块心病,可以颐养天年矣”

    麦仲肥知道义父尉迟恭现在就在御营里为左马军总管,掌管左营御林马军,是太宗皇帝的大保镖之有

    “如今随联起兵的将领们大多数都已经故去,所余寥寥!而所剩的将领里,也只有茂公和道宗堪可为帅,即使不胜,却也不至于大败。而万彻薛万彻只有半帅之才,胜则大胜,败则大败。

    联这次如果不亲自前来督阵,恐迁延日久,将帅愕零,我大唐将无帅兵之人。等到那时候再想扫平这里,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太宗皇帝自言自语地说。

    麦仲肥明白太宗皇帝此时的心情,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凭借和自己南猛的战的这些老人,来个大一统,了却心中夙愿。这些在他手下使老了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