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脚软的马,向当夜值守城门的士兵询问,后半夜也无人出城。虽然没有明证,但罗湛当晚的表现让罗烨几乎可以肯定,易瑶躲到了罗湛府中。
罗烨最为担心的,是罗湛若得知他试图****易瑶,会利用此事让他声名受损,不过等了几日之后,京城中并无类似传闻出现,罗烨这才渐渐放下心来。接下来让他不好受的一件事,就是易牙子说不定会相助罗湛。
罗烨很想易瑶出一点什么事,他若是得不到的,便希望别人也得不到。不过易瑶始终深居罗湛府内,罗烨并无机会,他也不是罗邃那种鲁莽出手之人,不想就此落下什么把柄。
而随着罗定伤势渐愈,他舍身相救兄长的“义举”也在京城中传开,为他搏得了仁义忠孝的美名,在朝臣中支持五皇子继位的人变多了。这也让罗烨很是心烦。他本来身有从易瑶那儿得到的宝甲,罗定不救他,他也不会受伤,却因为这样一件事让罗定的拥护者变多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而这个国家已经有将近月余无君了。在这一个月间,大臣们依然每日上朝,由曹丞相主持朝会,除了重大国事之外,也在讨论不休,该拥立哪位皇子继位为帝。
只因先皇与太子突然驾崩,未来得及决定下一位继位者,而本朝女子不得干政,原皇后亦现太后对立君之事没有发言权,而几位皇子间并无实力特别突出者,分别有不少拥护者,这才导致立君之事悬而不决,一拖再拖。
然而如今已经不能继续再拖,就在这一月间,已经有一位皇子中毒,险些丧命,一位皇子遇刺,所幸有另一位皇子相救,相救的那一位却受伤了,还有一位皇子因指使投毒蓄谋弑兄进了大宗正院,如果继位者还不决定下来,恐怕几位皇子间的明争暗斗将愈演愈烈,直斗至最后剩下的那一位继位。
以柳太尉为首的武将,支持有魄力开疆辟土的二皇子罗烨者众,而薄太师在朝中德高望重,以他为首的一系文臣最为支持稳重睿智的三皇子罗湛继位,但随着薄太师去世,又有有心人在其中周旋,便有部分文臣转为支持罗烨。然而五皇子罗定为罗烨挡了一刀的义举也笼络了不少人心。
这一日的朝会上,诸臣便为这三位皇子辩论不休。
刑部尚书突然提出,京都府调查二皇子遇刺事件后,有证据显示五皇子舍身相救二皇子很可能为故意设下的计谋,由此甚至可以推断出薄太师之死亦有蹊跷。此言一出,朝臣哗然。
这日早晨朝会结束之后不久,罗烨就得知了这个消息,急忙与潘贤商议此事。
刑部尚书本是支持罗湛那一系的,在这个敏感时期由他提出此事,颇耐人寻味。潘贤思忖道:“由刑部尚书揭破此事,虽然名正言顺,明眼人却都知这是经过三殿下首肯的。无论如何,这也比二殿下您来揭破此事要好,且这样一来五殿下也就无力竞争皇位了。”
也就是说,继位者就在罗烨与罗湛之间。
罗烨问道:“先生,如今该如何做呢?”
“谨言慎行,静待对方出错。”潘贤道。
罗烨皱眉:“罗湛可不像是会轻易出错之人。”
潘贤道:“先帝诸多皇子,如今为何只留殿下与三殿下可争夺皇位,殿下可曾想过?”
罗烨思忖道:“只因其他人使用了鬼蜮伎俩然后被揭破?”
潘贤道:“正是。”
罗烨焦虑道:“可是,如今朝臣拥护罗湛者众多,特别是文臣。”而且罗湛手中握有他两个大把柄,一桩是他明知罗湛会被投毒却不提醒他,传出去足以让他身败名裂;另一桩则是他欲强占易瑶,这虽然不算什么大罪,却有违私德,说出去不太好听。
潘贤道:“殿下手中并无三殿下把柄,如今情形之下,只有比谁更沉得住气。”
潘贤其实一直在想罗湛那天来寻找易瑶时对他说的话,罗湛似乎有意招募他,说起来罗烨是比罗湛更有魄力,却也更为心狠手辣,潘贤若是想追随一位能建功立业的帝王,非罗烨不可。但伴君如伴虎,追随罗烨这样的帝王,随时可能被他牺牲。在易瑶那件事上,潘贤就已经能看出来了。
罗湛是比罗烨更为温和重情义,不是会无情地牺牲手下人的君王,即使得罪了他,也未必就会死。但他没有罗烨的野心,若是称帝,怕也只是个固守成规小富即安的帝王。
潘贤心中动摇,因此他劝罗烨以静制动,其实也有几分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