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24从上海到苏州颠沛流离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2001年7月开始,无论对我还是对郭敬明,都是悲惨岁月的开始。

    7月后,他就告别高二,正式成为一名高三学生。如果你读过高三,你肯定还记得高三是多么恐怖,如果你还没有读到高三,你一定听说过高三是多恐怖。

    一千米你跑过吧?用你最快的速度一口气跑下来难受吧?基本上,把这种痛苦放大一万倍,就是高三的生活。

    反正郭敬明郑重其事给我发了封mail,在里面大呼小叫:一草,我要死啦!这一年你别指望再在网上看到我了,明年今日给我收尸吧。

    可怜的孩子!

    我对他的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却没想到接下来生活赐予我的痛苦比他有过之而不及。

    我如果知道,我一定不会在接到他那封mail后哈哈大笑,乐得像个没心没肺的小疯子,因为我是过来人,我知道高三虽然折磨人,但还不至于像郭敬明说的那样夸张。对待生活,我虽然敬畏,但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容忍和幻想,我是说,我是一个心理暗示很强的人,唯心,总觉得自己命中有贵人相佑,不会活得太苦。

    然而,生活之苦远远超过我的想像,在我毕业那一天起就露出狰狞面目,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在遭受一连串打击后会变得彻底一蹶不振的真正原因之所在。

    2001年7月1日,我正式上班,光荣地成为一名社会主义建设分子。万幸的是,我再也不需要每天一样骑车跑药房了,不幸的是,我被安排到了离市区50公里的工厂上班,彻底粉碎了我做一个小资加白领的黄粱美梦。

    第一天到那工厂时,我都快哭了——放眼望去,天地间除了几只大烟囱和低矮破旧的厂房外,杳无人烟,工厂旁边就是东海,过了东海据说就是日本了。

    请问,这还是上海吗?

    在工厂里,我的职务是搬运工——每天上午将车间生产需要的原、辅料和包材从仓库搬到车间,然后下午再把车间生产好的成品搬到仓库,如此往复。没活干的时候只要别杀人放火,爱干啥就干啥。工厂里的工人都是当地人,他们都说当地方方言,我一句都听不懂。因此在厂里的三个月,我没有累死,却差点无聊至死。

    我仿佛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哦不,应该是70年代。

    惟一的安慰是工厂从来不要加班,因此我得以在周末时去“榕树下”兼职,骑着自行车穿行在灯红酒绿的上海市区,背着双肩包出入现代时尚的写字楼,坐在电脑前挥斥方酋,方算回到了21世纪。

    做编辑看上去挺美,其实也很累很无聊,我每天要编辑300篇稿子,基本上也就成了体力劳动,一天下来头昏眼花,满眼晃动的都是满屏满屏的文字。

    我的同事小妖七七更可怜,她做的是“爱情故事”每天要看几百个爱情,一天下来她说她这辈子再也不要相信什么爱情了。

    千言万语化为一个字“累”一开始心还挺不安分,想闹想逃,可看到那些工作了几十年的人似乎也是如此,为升职、为加薪、为房子和车子、为老婆和孩子、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疯狂工作,把自己往死里整的样子,心也就平衡了——人人都如此,命运给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敲上了共同的烙印,你无需挣扎,因为再怎么挣扎也是徒劳。况且,虽然累点,但活得还算踏实,有活干总比下岗在家傻瞪眼、愣发呆要强。

    大概这就是生活吧,平平淡淡才是真,谁还有心情瞎折腾什么呢?

    然而,我不喜欢折腾生活,可生活却喜欢折腾我,就在我慢慢适应劳累的都市生活,并且渴望能够一如既往地如此生活直至终老之际,命运给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2001年9月初,公司突然用一纸文书将我调到苏州,从此我开始了四个月的医药代表生涯——每天跑医院,拍医生马屁,请他们吃饭喝酒玩小姐,以此提高我们公司产品在医院的销量。

    一个人在苏州,没人管,像流放。一开始几天还挺积极,有事没事总爱往医院跑,可吃了几次白眼后心态变得一蹶不振,于是开始混起日子来——每天不是在床上睡觉就是在图书馆看书,实在无聊就站在大街上晒太阳。

    苏州那个安静啊,早上躺在床上居然那个听到鸡鸣狗叫,晚上8点小路上想看到个活物都困难,简直太适合养老了,可怜我才22岁啊!

    天越来越凉,我也越来越寂寞。

    11月的一个傍晚,我在宿舍做饭时,从窗口外面飘来一片枯黄的落叶,我捡了起来,看着落叶,知道冬天来了,于是我快哭了。

    我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见到童童了,我想她啊!

    岂止是想她?人在寂寞的时候最容易怀旧,牵挂曾经的温暖,同样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想着郭敬明,想着许菁,甚至是想着石涛,回忆着和他们交往中发生的种种有趣的故事,借以慰藉我苍白的生活。

    正如郭敬明当初说,上了高三,他几乎就不能再上网了,所以,虽然在苏州我几乎每天都会花很长很长时间泡在网上,但从来没有遇到过他。因此,这几个月来我和郭敬明的联系越来越少,少到几乎没有。

    我曾实在敌不过思念,给他打过电话,告诉他我很想他。电话里他沉默寡言,最后冷冷告诉我:他现在的压力之大超过他当初所有的想像,以后有事他会通知我,没事让我最好不要找他。

    郭敬明就是这样,总是可以把问题说的很清楚,清楚得不留情面,让你心疼。

    只是有些东西一旦习惯了,就很难改变。

    我还是习惯经常给他写mail,家长里短随便写几句,虽然我知道他很难及时看到,更是不可能收到他的回信,可我还是会写。

    我还是习惯写好文章后发到“榕树下”然后每天打开看他有没有写评论,虽然,他再也没有给我写过评论。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