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还是回去小睡了会儿,她一晚上都没睡好。待承平帝下了早朝,两人一同用了早膳,承平帝去了乾清宫。每日上午,王太傅要在那里为他讲一个时辰的书。
明玉照例的去向王太后和符太贵妃请安。如今太皇太后搬离了慈宁宫,和太皇太贵妃一起搬到永寿宫去住了,王太后搬进了慈宁宫,符太贵妃还是住在她的莲秀宫里,说是住惯了,不想动。
明玉先到的慈宁宫,一进去,便看见王贵妃也来了。王贵妃闺名文嘉,她的父亲是太常寺少卿王礼通,王礼通名不见经传,但她的祖父却是赫赫有名的帝师王太傅。王太傅只得一子一女,女儿便是当今的王太后,儿子便是王礼通。
王文嘉出身诗礼世家,生的温柔沉静,然后身材却太单薄,脸色苍白,打小还不会吃饭,便学会了吃药。还有个传说,说王文嘉出生时,正是晚上,她一落地,便有一道金光直冲云霄,一高僧打旁边路过,看见金光,对王府众人说,这女婴落地时,有一金凤冲天而出,长大后必非凡人,又说正因为此,注定小时候多灾多难,唯有送到佛前,养在佛祖膝下,才能保性命无虞。
因此王文嘉打小便寄名在寺庙,后十三岁那年大病一场,更是被送去了城外一座名唤眉山寺的尼庵养病,直到接到圣旨才回京备嫁,这也是上次皇太后大寿,她没出现的原因。
见明玉到了,她忙起身,朝明玉微微一笑,道:“姐姐来了。”
明玉含笑朝她点了点头,先给王太后行了礼。王太后一向话不多,如今文宣帝死了,更是了无生气,她在慈宁宫后头建了个小佛堂,每日里在那小佛堂里打坐念经,吃的也极简单,穿就更不用说了,如今文宣帝的孝早服满了,王太后身上还穿着素服。
每日里明玉几个来请安,她不过见一见罢了。明玉几个也知道她不爱人吵,不过略坐一坐便告出了。
明玉还要去符太贵妃处请安,王文嘉笑着道:“我和姐姐一起去吧。”明玉见她这个天还穿着一件狐皮袄子,立在那里更显得弱不胜风似得,雪白的脸上隐隐可以看出眼睑下方一抹乌青,不由劝她道:“妹妹身子一向单薄,如今虽说是开春了,早上寒气还重,依我说,妹妹不必起这么早到慈宁宫来,就是莲秀宫那里也尽可不必去,太后娘娘和太贵妃娘娘想必都能谅解。你若不放心,我去跟两位娘娘说一说。”
王文嘉笑着道:“有劳姐姐费心了,不碍事的,以往在家里也起这般早,再说,每日里能聆听太后娘娘何太贵妃娘娘的教导,是妹妹的福气。”
明玉见她这般说,也就不劝了。原本她是一片好心,太强求的话反而以为是别有用心就不美了。
两人于是一同去了符太贵妃处,王文嘉倒也懂得些眼色,不过跟符太贵妃问了安,又坐了一盏茶时候便走了。明玉自然留下了,符太贵妃通常这个时候都会同她说说话。
原本承平帝即位之后,符氏一系便策划着以辅政的名义让王太后和符太贵妃两位娘娘垂帘问政,因王太后对政事一窍不通,到时候决策权必定是握在符太贵妃手里。
于是,先指使一言官上奏折,大意说皇帝未受过帝王家的系统教育培训,希望让王太后和符太贵妃列席朝会,与众大臣一起治理国家,才能保证诸大臣和后宫相互制约,权力不致于旁落到某一方手上。
奈何符节卿低估了读书人上千年来的受到的礼教桎梏,也低估了王氏在读书人中的煽动力。立马就有王太傅的门生跳出来说,自古以来就没有牝鸡司晨的道理,让太后和太贵妃听政,坏了祖宗礼法。再说,后宫不得干涉内政,这时大秦朝自开国以来便定下的规矩,规矩大如天,怎能不守规矩。一时间士林之中吵得沸沸扬扬,俱是反对之声不提。
这件事在当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承平帝自然也不愿意上头再多两个拿主意的人,对于是否应让太后和太贵妃垂帘听政之争上有没有推波助澜不知道,但事情最终的结尾是,符节卿不得不处置了那个上奏的言官以平息士林之怒。整个大秦朝的读书人都反对,这事自然是行不通了。
垂帘问政的美梦落空,符太贵妃自然心里不舒服,更是将王家人都恨上了。
此刻见王文嘉走了,对明玉道:“你还真将她当成好姐妹了不成?同进同出,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